close



這本書深刻呈現了排灣族女巫成為部落守護者、傳承祖靈訊息的心路歷程。
讀這本書的過程中,我數次感到心酸與動容,或許身為同樣擔負某種職責的靈乩,我更加能體會其中的無奈拉扯與天命的重擔。
「巫師(或稱靈媒),英文稱shamaman(或譯稱薩滿),係指能運用超自然力與屬靈世界溝通的通靈者或神職人員,被認為有能力進入「人神」狀態,以及旅行到屬靈世界能力。巫師與巫文化遍存於古今中外、古老的人類社會,如美洲的巫覡宗教、薩滿信仰、台灣民間信仰的乩童、原住民社會的靈媒巫師等。常見的巫術有附身、占卜、儀式、藥草、咒語等,主要目的在趨吉避禍、祈福平安、驅魔招魂等。」——祖靈的女兒
我們往往對「巫師」有一個既定的形象,然而其範圍遠不止如此。在台灣,乩童、靈媒等都能具備巫師的特質,正如書中所提到的,凡是能運用超自然力量、擁有通靈能力、進入屬靈世界的神職人員,都可以被視為巫師。

在《阿凡達》電影裡,部落長老莫阿特(Mo'at)旁邊的那位薩滿,正是巫師的典型形象。莫阿特是娜美族(Na'vi)的靈性領袖,負責與神靈“艾娃”(Eywa)溝通,指導部落並主持各種神聖儀式。
她的角色具體展現了巫師能夠與自然力量和靈性世界連結的能力。
此外,這本書中還探討了巫師如何透過大自然的力量幫助人們解決問題,諸如附身、占卜、儀式、藥草等都是巫師的工具,目的在於幫助人們趨吉避凶、祈求平安、驅魔辟邪。這些正是巫師的核心工作。


這本書不僅詳細記載了巫師的工作內容、天命的承擔,以及他們的行為規範,更深入探討了巫師在心境上的轉變,這是最讓我動容的部分。
許多人會把巫師看作擁有無限能力的超人,然而,當一個人被命運選中成為巫師時,那種心理的變化和過程是難以承受的。
以本書的主角包惠玲為例,她從小就具有強烈的靈敏感知能力,甚至亡故的父親長達十多年一直與她相伴。
試想,一個活生生的人必須與已故者共處十幾年,這個過程充滿無法抗拒的恐懼與壓力。她還經歷了邪靈干擾,或是不明來歷的靈體附身,要求她傳遞訊息給某些人。
「有時爸爸不想讓我看到他,夢境的內容會變成我在尋找別人,那個臉不是我爸爸的臉,但那種迫切尋找的焦慮情緒及場景,始終一樣,令人毛骨悚然。」——祖靈的女兒
「對神祕、未知的現象,年少的嬤芼灣其實那時候很害怕,但她不敢把這些經驗說給任何人聽,深怕別人覺得她不正常。「我爸爸不讓我睡覺,我一直夢到他;我常從夢境中嚇醒,嚇到整個人躲在被子裡冒冷汗,嚇到哭、起雞皮疙瘩,完全不知道怎膨!」父親對家人的愛與眷戀,讓他的靈魂不捨離開,於是一直徘徊、出現在嬤芼灣的夢。」——祖靈的女兒
這些情景聽起來或許不可思議,但當時包惠玲才是一個十幾歲的小女孩,心智尚未成熟,她怎麼可能具備足夠的能力去應對這些困難?正是這種心境的掙扎與轉變,讓這本書尤其動人。
成為巫師的人,似乎在年少時已經歷過一些徵兆,顯示這或許是他一生無法逃離的命運與責任。
這段故事讓我聯想到自己剛開始靈修的經歷。當時,我經常能感知到另一個空間的存在。
比如,在寺廟中,我能清楚感知到神桌下有「好兄弟」的蹤跡;去到別人家裡,我也能察覺這個空間裡隱藏著不乾淨的氣息;某些場合下,我彷彿會進入另一個維度,得知這間房子曾經住過哪些人。
當朋友或個案的家中、公司出現靈異現象時,他們會找我去處理。而我往往感受到的是那些「好兄弟」的臉,直接浮現在眼前——支離破碎的樣子,殘缺的臉孔,歷歷在目。
這些經驗只有我能感知,但有誰能真正理解我們的感受呢?這些能力在外人看來或許是超乎常人的天賦,但對我們而言,卻是一種難以擺脫的負擔。
這些靈異感受,都是我年輕時必須自己承受與轉化的過程,正如包女士一樣,這種負擔是無法與他人分擔的。


「如果頭目沒有巫師團的協助,透過超自然力量去照顧部落族人的話,若只有歌謠舞蹈,其實這個(頭目)位子很容易被複製及取代,但女巫、巫術這些東西,沒有辦法那麼容易被複製,甚至造假。」嬷笔灣其實點出一個很窘迫的現實:「現在排灣族部落很多頭目都沒有巫師,沒有巫師,你做頭目怎麽保護族人?」——祖靈的女兒
這本書中有許多段落讓我感同身受。例如,書中提到部落首領如果沒有巫師團的協助,利用超自然力量照顧族人,那麼他的地位就很容易被取代。
這種情況在靈山派中也存在著相似的問題。如果一位宮主缺乏通靈能力來幫助信眾解決問題,那麼他的位置將難以維持,甚至宮廟的存在都會受到威脅。
在一個部落裡,隨著巫師年紀的增長、年邁與往生,加上科技、科學和醫學的進步,巫師的傳承出現了嚴重的斷層。這一現象在靈山派中也存在著相似的問題。每個宮廟都在尋找接班人,並竭盡所能地從信眾和義工中培訓未來能夠成為靈乩的人。
我相信,每位巫師的文化中,都懷有讓這份巫文化得以延續的期望。
因此,在台灣的民間信仰中,宮主通常都具備通靈能力;如果他們無法做到,就必須尋求乩童或靈乩的協助來支撐自己的角色。儘管宮廟文化與部落文化在表面上看似不同,但在巫師的世界中,卻存在著共同的元素。


這本書裡提到的情況,與靈山派訓練靈乩的過程非常相似:
「神靈是分層負責、術有專攻的,各神靈有不同職司,當祈求的神靈無法掌理時,祂會更上一層去請示,但當祂更上一層時,我們這裡也要準備牲禮獻祭表示隆重,否則一般儀式不可能讓最高神靈馬上就接受祈請。
祂們各司其責,還是有秩序與區分。習巫過程,如果要扮演好巫師的媒介角色,不能只有死背經文,還要對神靈空間能意會及感應。」 ——祖靈的女兒
「神祖靈會考驗習巫者的靈力及學巫的誠意,看你是不是願意承擔、有那份心。有心的話,祂才有辦法浥注很多東西,你要準備好,才能接收那些訊息。」——祖靈的女兒
這一狀況實際上與靈山派的靈乩過程相同。
許多人以為靈山派的靈乩只需具備通靈能力,便能移山倒海、化腐朽為神奇,但實際上,對於異度空間、鬼靈和神靈的理解與感應,是靈乩前輩們難以傳授的關鍵。
當你所通的靈無法回答你所問的問題時,你必須能夠請到更高的靈,或是不同領域的靈來解答,這過程涉及的困難包括:



因此,在書中提到的巫師訓練過程中,我不斷聯想著從普通人轉變為靈修者,再成為靈乩的過程。
儘管巫師的形象各異,但成巫的訓練過程中有許多相似之處,最重要的是個人心境的轉化。


「附身能力雖不是自己主觀能決定,不過嬷呈灣提到,在被附身前,還是有關鍵的幾秒,是自己可以掌控的。
「當巫師一個很重要的基本功:必須懂得如何保護自己。當知道靈要來附身時,『那個』是什麽,要能去擋。我允許,你才能進來;我不允許,你不能進來。」
這個觀念在所有巫師的世界中都是一致的:你必須具備保護自己身體的能力,並能夠識別所接觸的靈體。



這些都是成為巫師過程中必須仔細思考的問題,以確保在與靈體互動時的安全與有效性。


巫師的天命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承擔的,也不是單靠個人的意願就能實現。
這其中蘊含著某種看不見的神秘力量。
正如書中所提到的,作者在成為巫師的過程中,感受到祖靈的助力以及已故母親和外婆在靈界對他的幫助,這些支持使他能夠成為真正守護部落的巫師,擁有一般人無法想像的療癒力量。
因此,成為一名巫師不僅需要天命,個人的努力同樣至關重要。
如果你真的希望成為一名代天辦事的巫師,或是祖靈和神明的代言人
那麼你要問自己:你真的有這個天命嗎?你願意承受隨之而來的苦難嗎?


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966353?sloc=main
宇色 LYY 靈元院 創辦人
橡樹林好書分享團
#靈修 #祖靈的女兒 #靈性療癒 #排灣族 #巫師 #心靈成長 #神明的力量

https://reurl.cc/RObGjg

https://reurl.cc/DIqExR
IG https://reurl.cc/5400VR
Facebook / https://reurl.cc/NQ9dg6
Youtube / https://pse.is/3ew7bx
Sound on https://reurl.cc/XRXzI3
spotify https://reurl.cc/qvDE1E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